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百科 > 教育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潘晓英:涵养师风守初心

时间:2025-04-01 22:28:22 作者:小爱同学 字数:7839字

三尺讲台,她以智慧点亮万千学子的科技梦想;实验室中,她用创新突破人工智能的医学边界;团队建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凝聚科研力量;育人路上,她将温情化作托举青春的翅膀。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潘晓英教授用二十载如一日的坚守,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团队建设三大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巾帼答卷,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一、深耕教坛:以新工科理念重塑育人生态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潘晓英始终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句话作为教育信条。面对人工智能浪潮对传统工科教育的冲击,她提出了"三维联动"育人模式:以思政教育铸魂、以产教融合赋能、以个性发展筑基。主导构建了"基础+模块+项目"的课程体系,将华为鸿蒙系统开发、医学影像AI分析等前沿技术引入课堂,相关教学成果或西安邮电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 此处隐藏1113字 ……

三、团队锻造:构建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长磁场"

"真正的科研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赛。"作为团队带头人,潘晓英特别注重女性科研人员的培养。她创建"三维赋能"机制:学术导师制破解成长困惑、项目责任制激发创新潜能、人文关怀制营造温暖氛围。

几位青年教师仍记得刚入职时的受挫迷茫,潘晓英不厌其烦地帮助其分析现状、制定规划,手把手领上了独立科研的道路。"潘老师教会我们,女性做科研既要像水一样柔韧,也要像钢一样坚韧。"如今已是副教授的她们,带领学生斩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教学比赛崭露锋芒,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为提升女性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她设立"芳华学者"计划,累计选派6名教师和学生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进修。团队建立的"友好型"实验室更是充满人文关怀:实验室配备冰箱零食,定期举办团建活动,实验室独属新年礼,每个月的生日会,这些细节让团队成员感叹:"这里既是攻坚克难的战场,更是互相扶持的家园。"

这种独特的团队文化孕育出丰硕成果:团队中女性占比达65%,累计培养研究生127人,其中女学生占比58%。2022年,潘晓英荣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被大家亲切誉为"硬核科技领域的温柔力量"。

四、育人育心:用爱与智慧托举青春梦想

在潘晓英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幅特殊的"家谱图"——100多名学生的照片组成大树形状,每片叶子都写着毕业去向。"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教师要做的,是发现他们独特的光彩。"她首创的"五个一工程"培养方式(精读一本经典、参与一个项目、发表一篇论文、获得一项专利、完成一次公益),已成为西邮研究生培养的标杆模式。

一个来自陕北农村的男孩,曾因家庭贫困打算放弃读研。潘晓英不仅自掏腰包垫付学费,更发现他在FPGA硬件加速方面的天赋,亲自指导其开发出低功耗医学图像处理芯片。该成果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如今他已成为中航某所的助理研究员。"潘老师让我相信,寒门学子也能用代码改变命运。"

在科创竞赛指导中,她独创"三阶孵化法":创意阶段鼓励天马行空、研发阶段要求严谨求实、转化阶段注重价值引领。2022年,她指导的"XY-Elite"团队凭借"AI助盲眼镜"项目夺得"互联网+"省级银奖。这款集成物体识别、语音导航功能的智能设备,已帮助多位视障学生独立出行。当学生项目负责人听到视障儿童说出"AI姐姐带我找到了教室"时,他深刻理解了导师说的"技术向善"之真谛。

花落尘静红颜笑,人生无悔映初心。潘晓英说:"我愿继续做科技报国的螺丝钉,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做团队前行的火炬手。"这,就是新时代巾帼科技工作者的最美模样——以智慧熔铸师魂,用创新注解担当,让生命与时代共振共荣!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