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模型是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框架,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主要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Baddeley的多成分模型
由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协调各子系统,语音回路处理语音信息,视空间模板处理视觉空间信息,情景缓冲器用于整合多模态信息。
Cowan的嵌套加工模型
认为工作记忆是长时记忆的子系统,强调信息的激活与注意焦点的有限性。该模型提出工作记忆容量受限于注意资源的分配,且信息可通过复述或策略性加工保持。
Baddeley的四成分模型(晚期模型)
在三成分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情景缓冲器,强调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交互作用。情景缓冲器作为整合平台,支持多源信息的暂时存储与整合。
ACT-R模型
由Lovett等人提出,基于激活机制模拟工作记忆的存储与提取过程,强调知识检索的偏差与激活水平对认知任务的影响。
神经网络模型
如SPA、ART等,基于前额叶皮层的生物学特性,模拟工作记忆的动态更新与适应性切换,解释快速记忆维护与信息衰减现象。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工作记忆的结构与功能,例如多成分模型侧重子系统的独立性,嵌套模型强调资源分配,而神经模型则关注生物学基础。实际研究中,这些模型常结合使用以全面解析工作记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