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艺术设计教育二十七载,陈莹燕始终秉持务实严谨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新秀成长为“楚天名师”。她躬身笃行,默默耕耘,潜心付出,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学道路上初心如磐,匠心筑梦。
因材施教,激发学的“源动力”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情感的共鸣者、价值观的塑造者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陈莹燕始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在课堂上,她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 此处隐藏470字 ……
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中的“大食品”“大健康”学科战略方向,陈莹燕精心建设了《食物设计与创新》课程,推出“新设计”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食物设计产业链与价值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食物创新设计生态链。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将食物设计与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彰显食物设计的专业特性。该课程获评湖北高校共享联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展示了学校在教育创新与学科融合方面的成效。
在教学与产业结合方面,陈莹燕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平台,建设了“良品优生”省级校企合作工作站,提供了产教融合的优质生态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她倡导跨学科合作,推动知识创新,实施项目驱动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陈莹燕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她组织公益设计项目,让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学会关爱他人,用设计传递温暖。
守正创新,构筑研的“强矩阵”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使命感,陈莹燕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科研探索,凝聚团队力量,持续创新。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食物与健康产业设计团队获评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视觉传达系也荣获湖北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这两项荣誉为团队发展奠定了基础。视觉传达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推进专业建设过程中,陈莹燕始终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响应设计人才的新需求。她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相关设计专业的整合与优化,在课程体系调整等方面成效显著。她主持的教学成果《基于艺术教育变革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敏锐洞察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陈莹燕带领团队主动适应国家新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食品学科优势及区域产业资源,依托国家级特色平台、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和教育部供需对接项目等,重新定义面向国家健康战略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提出并实践了“一体两翼三面四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涵盖德、学、能综合培养,突出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通过多维度推进,着力培养新时代设计人才的多方面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时代性。该成果《聚焦特色・立足导向・面向未来—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荣获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融合多驱,注入用的“新动能”
从2003年起,陈莹燕带领团队聚焦国家健康战略,推动设计学、食品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构建了非遗文创与饮食文化、食物系统与体验创新、可持续生态与未来食物、交互智能与健康服务等四大特色交叉学科方向,既丰富了学术研究,也推动了课程思政的全面覆盖。
在科研实践中,陈莹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地方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她帮助乡村振兴项目转化成果,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融合地域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还挖掘饮食非遗文化,用现代技术赋能传统工艺。
“未来,我将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以设计力量助力学子梦想之花绽放异彩。”陈莹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