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处隐藏0字 ……
预防猩红热需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隔离患者、避免前往公共场所、药物预防等。
1.管理传染源
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隔离至咽拭子培养转阴。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预防性服药,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或红霉素。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3.保护易感人群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他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儿童60~90万单位,成人120万单位,可保护1周。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猩红热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