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7年,国家数字中文建设行动取得重要成效,语言文字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前沿语言技术、优质语言资源、新型语言服务等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中文在全球数字空间、网络空间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占比显著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化有力支撑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语言文字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 此处隐藏3205字 ……
四、着力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服务水平
8.实施数字中文服务教育发展行动。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智慧教育平台上推广共享;助力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教学新范式,研制大语言模型能力素养框架(师生版);提升信息化场景下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应用系统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数字化赋能力度,高水平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和培训。推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中文联盟平台等建设,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9.实施数字中文助力科技创新行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有组织科研,探索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等理论和技术创新,重点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信息处理、语言理解与生成、跨语言跨模态翻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坚持试点先行,支持面向重点行业、战略区域和关键学科等的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建设与应用。强化语言文字信息化研究成果转化,鼓励战略急需、产业紧缺、民生期盼的数字化语言服务示范应用。加快布局支持一批新型语言文字交叉领域科研机构,重点建设多语言智能化科技创新中心和实验室。支持数字中文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学术研讨和竞赛活动。
10.实施数字中文赋能文化传承行动。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赋能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和地方语言资源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建设好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全民语言文化素养的监测反馈、资源开发和教育活动。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成果的数字化应用。加强古籍数字化整理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甲骨文数字化共享。实施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推动构建中文数字化国际化的立体传播体系。
11.实施数字中文推动产业升级行动。服务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推进语言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支持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新产品、新职业和新业态发展,鼓励传统语言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基于数字中文的新型语言产业。推动语言资源、语言翻译、智能机器人、中文内容服务等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支持围绕语音、语料、语言应用生态形成产业聚集,鼓励创建语言产业应用示范品牌。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实施,开展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监测、符合性认证与行业采信。支持解决信息技术产品生僻字问题,推动GB 18030《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深入实施应用。
12.实施数字中文促进社会进步行动。服务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建设,持续提升关键领域数字中文服务水平。指导关键任务场景语言翻译数据库建设,研发特定科技产品,服务国家外交,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服务模式创新,支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对。支持研发面向语言障碍人群、老年群体的科技设备,鼓励智能终端设备的适老化研发及无障碍改造。支持数字时代的语言生活状况研究。
五、组织实施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语委委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加强工作监督检查,推进工作落实见效,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数字中文建设试验区。各地区、各单位要将语言文字信息化纳入本地区、本单位信息化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专项方案,实施特色项目,打造引领品牌。充分发挥语委委员单位、各级各类学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作用。各地区、各单位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经费保障。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各地区、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征集并发布数字中文建设案例,促进区域、学校间交流,营造多部门参与、多方面支持、多层级联动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 国家语委 中央网信办
2025年1月8日